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
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相关话题近期引发广泛关注 ,我们特别整理了多维度信息,希望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童生试:童生试也叫“童试 ” 。明 、清两代以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厅、州)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每三年举行两次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 ”。
2.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 、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一次考试 ,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 ,第一名叫“解元”。中试的举人原则上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
3.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 ,比试科艺。明、清两代,考试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 、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 。会试录取者称“贡士 ” ,第一名叫“会元”。因考试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4.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廷试 ”“廷对”,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级的考试 ,由皇帝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的贡士进行策问,以定甲第 。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 ,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 ,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5.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 。考中进士也有其他别称,如“披宫锦”“登科”“折桂 ”等。
6.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者都叫进士 。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 ,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7.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 、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者 ,被称为“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渴望获得的最高荣誉,中国古代所有读书人获得过这一称号者也寥寥无几 。
8.鼎甲:殿试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 ,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
9.举人: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 ,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以“举人”称所举之人 。明、清两代,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 ,亦称“大会状”“大春元”。
10.生员:封建科举制中,在太学等处学习的人统称“生员 ”。唐代指在太学学习的监生,明 、清时代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入府、县学的人 ,俗称“秀才” 。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
11.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太学、小学教学内容以“六艺”(礼 、乐、射、御 、书、数)为主 ,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12.太学: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 、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 ,为西汉设太学之始 。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13.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 、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
14.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起源于战国 ,秦、汉时设置。因其掌通古今,通达国体,以备咨询,为学术顾问的性质。
15.司业:古代学官名 。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 ,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16.学政:古代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 ,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 。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17.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
18.监生: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具有此资格的人 ,就可以和秀才一样参加乡试。取得资格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荫监,即由祖先的勋劳资历,按规定的制度取得;二是例监 ,即用捐纳的方式取得 。
乡试第一名解元 、院试第一名秀才、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 。
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院试) 、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 ,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分三甲 。
第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 ,第三名叫探花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人数若干第一名称传胪,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扩展资料殿试,为唐、宋(金) 、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 。又称“御试 ” 、廷试”、“廷对”。殿试由内预拟 ,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所以是从宋开始的 。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 ” ,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 。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 ,比试科艺。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 。
会试的主考官4人(明代为2人)称总载,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 ,由部都请派充。
院试是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因学政又称提督学院,故名。清初沿明制,各省提学官称提学道,亦沿称“道试” 。凡经府试录取的童生均可参加 , 其报名 、填写履历、廪生作保等手续与府试、县试略同。
学政于驻在地考试就近各府应试童生,其余各府则依次分期亲临考场主持。考试分正试、复试二场 。试八股文与试帖诗,并默写《圣谕广训》百数十字。揭晓名为出案 , 录取者为生员(俗称“秀才 ”),札发入府 、县学学习称“入学”,也叫“入泮” ,受教官的月课与考校。此为童生试的最高阶段考试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院试?百度百科-会试?百度百科-殿试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的精彩内容就分享到这里,衷心希望这些信息能为您带来实质帮助。期待您继续支持我们,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本文来自作者[张酷敢]投稿,不代表乐悠悠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edecn.cn/news/1549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悠悠的签约作者“张酷敢”
本文概览: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 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相关话题近期引发广泛关注,我们特别整理了多维度信息,希望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童生试:童生试也叫“童试”。明、清两代以取得生员(...
文章不错《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