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港区的经济概况的讨论正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我们精心筛选了最新资讯 ,希望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大港区区域经济以重化工业为主体,区内密集着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 、天津联化公司、中石化四公司、大港发电厂等一批大型、特大型企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稳定在430万吨和4亿立方米;石油年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20万吨聚酯工程已试生产;14万吨乙烯工程2013年产量达17万吨,创全国同类装置最好水平,2009年经改造 ,年产量可达20万吨并一次试车成功。大港发电厂是华北电网调峰 、调频主力电厂,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发电量80万千瓦时。中石化四公司是以建设安装石化装置为主体的大型建筑企业 ,转战南北,素有铁军称号。大港区除上述大型企业以外,还有近1500家中小企业 ,形成了金属制品、机械加工、汽车配件 、化工、建材、橡塑等骨干行业 。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城市集体企业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自2010年的近三年来,绝大多数企业改制已完成 ,企业发展的活力明显增强,上半年全区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1.28亿元,同比增长33% ,新扩技改项目达到72个,其中工业项目64个,投入7580万元。
同时大力建设工业园区,鼓励镇、村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 ,采取村、企合作或镇 、村合作等方式开发,将土地资本作为农民股权,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实现农民效益的最大化。现已规划建设工业园区23个,总面积29.8平方公里,现已动工建设12个 ,开发面积2.71平方公里,极大的促进了该区乡镇企业的发展 。
大港区近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大力实施退粮种枣战略 ,加大畜牧养殖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2亿元 ,完成农业增加值7020万元,同比增长38%,固定资产投入2280万元。为加快畜牧基地建设步伐,我区又出台了新的鼓励畜牧业发展政策 ,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各街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投资力度,畜牧小区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 ,现已建成30个畜牧小区,冬枣基地进一步得到完善,2009年新栽和补栽1.5万亩冬枣 ,使全区冬枣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计划建设大、中、小型保鲜库48座,库存容量达到2000吨以上,现已落实10座。随着冬枣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储藏业的日益成熟,冬枣产业体系的趋于完善,这一新兴产业必将带来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
经过20年的建设 ,大港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1998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亿元,较“八五”末增长20%;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2.01亿元,较“八五 ”末增长62%,三次产业比重达到5:57:38;区级财政收入实现2.2亿元 ,较“八五”末翻了一番,提前二年达到“九五”规划目标。 城郊型农业发展较快 。大港区现有耕地197691亩,其中粮田面积193555亩 ,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水稻等农作物。1998年粮食总产量4.86万吨,夏粮产量1.75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副食品产量稳步增长,“菜篮子”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全年蔬菜产量50000吨;肉类总产3919吨 ,禽蛋产量4540吨;果品产量4000吨;水产品产量8657吨,其中淡水鱼产量6929吨,占80% ,发展速度较快 。淡水鱼种主要有草鱼、鲤鱼、鲫鱼等,其中出产的草鱼在京 、津地区较有名气。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1998年全区乡镇企业达4245家,实现增加值8.5亿元 ,较“八五 ”末增长68%,占农村经济总量比重达88%,较“八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内部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第三产业比重达39% ,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截止1998年底,全区已有11个村、镇建设了公寓式、别墅式住宅,总建筑面积41万平米 ,入住农户3434户,占农村总户数的10% 。毗邻城区的中塘镇先后于1997年 、1998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分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大港区是全国正在建设中的四大石化基地之一 ,地区工业主要以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工业生产已形成以驻区企业为龙头,乡镇企业、城市集体企业、三资企业 、个体私营企业同步发展的格局 。1998年区域工业总产值实现2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原值360亿元,分别较“八五”末增长20%和73%。
驻区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稳步发展。大港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挖潜增效 ,1998年开采石油430万吨,天然气3.5亿立方米 。天津石油化工公司是全国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2014年已形成年加工原油600万吨 ,年产各类化学纤维6.8万吨的能力,总投资近百亿元的聚脂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设计能力为14万吨/年的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自1996年投产以来,生产正常 ,效益良好。大港发电厂是华北电网调峰、调频主力电网,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发电量80万千瓦时 ,目前正在建设三期工程。
区属工业已形成以城市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为主体,三资企业 、个体私营企业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工业实力显著增强 。1998年区属工业总产值达52亿元 ,比“八五 ”末期增长43%。作为区属工业主要组成部分的乡镇工业企业,已发展到642家,其中部、市级企业集团4家;固定资产原值8.5亿元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6亿元。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工产品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轧延加工业、橡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构成大港区乡镇工业的六大支柱行业 。乡镇企业生产的“红三角”牌电焊条 、“鹏翎”牌胶管等产品在全国享有盛名,其中“鹏翎牌 ”胶管占有全国同类产品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城市集体工业企业332家,主要为驻区大企业生产配套产品 ,1998实现增加值4.0783亿元。建筑业发展较快, 1998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3亿元,较“八五”末增长42% 。中国石油化工第四建设公司及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第一建筑公司是驻区大型建筑单位,是大港区建筑业的龙头企业 ,能承建大型石油化工项目或民用项目。区属建筑公司已发展到4家,1998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0.15亿元。 商贸餐饮业 。全区已形成以国合商业为主体,以个体私营网点为辅的商业服务网络。1998年全区有年营业额近1亿元的大型商场2个;超级市场4个 ,各类商业网点5000多个,各类市场40个。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3.17亿元 。餐饮服务机构遍部全区,新建成的上古林海鲜一条街 ,以其鲜美的海味,上乘的服务名誉京、津地区。
金融保险业。全区已形成以五大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种合作制银行为辅的金融服务网络 ,储蓄网点遍部城乡。1998年金融系统存、贷款余额分别达75.39亿元和73.32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全国主要保险公司在港均设有分支机构,并已形成各具特色 ,平等竞争的保险体系。
信息咨询业。全区拥有注册会计师事务所2家 、律师事务所4家,各类信息中介公司、咨询公司遍布城区,大港信息中心已完成规划,局部网络已开通 ,全区信息咨询网络已初步形成体系 。此外,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 、农村社会化服务业等行业也均取得较快发展。
对外贸易和横向经济联合
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截止1998年底累计批准三资企业153家,协议投资总额27761万美元 ,协议利用外资13003万美元 。外商投资者主要来自东南亚及欧美地区。产业门类主要有精细化工、轻纺、电子 、机械、建材、医药 、食品等。外贸出口交货值实现13亿元,较“八五”末增长3倍 。出口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中东及欧美等地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全区外向型经济发展龙头的大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7月5日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建立的,享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同等的优惠政策。该区位于大港城区东北部 ,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配套设施齐全 。截止1998年底入区企业累计达75家,其中外资企业33家;内资企业42家 ,累计协议利用外资6755万美元,利用内资24000万元。开发项目涉及轻纺、电子、汽车装配 、房地产等行业。韩国大宇集团、德国可耐福公司等一批国外知名跨国公司已落户该区。1998年入区企业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0.6亿元,增加值0.91亿元 ,分别较上年有大幅增长 。2013年开发区已建起了一支精干、快捷 、高效的领导班子,使入区企业在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能享受高效、优质的服务。
横向经济联合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截止于1998年底大港区与全国20多个地区有密切的经济往来,正式缔结友好区县14个 。联合兴建企业75家 ,引进内资4.3亿元,引进项目涉及建材、印染 、化工、土地开发、编织等多个行业。
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保护措施)
1: 合肥大蜀山距市中心约10公里,面积8500亩 ,海拔284米,是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大蜀山系大潜山余脉,山势东南高 ,西北低,呈椭圆形,由火山喷发而成 。古火山应有的火山锥 、火山瀑、火山岩、火山颈等火山遗迹至今保存完整。
据《尔雅-释山》讲“蜀 ”是“独”的意思 ,因大蜀山无岗阜连属,只是孤单单的一
座山,所以叫蜀山。又据《庐州府志》记载:“有蜀僧于此结庐 ,偶思乡水以锡卓地,
泉汩汩而出,尝之有瞿塘峡味,因名为蜀井” 。所以又有人说蜀山是以此而名的。
相对来说,前一种说法更可靠.但是这很难考证了
后一种说法多半是一种民间传说,不能就说没这个可能,但是这无形中似乎增添了大蜀山的神奇色彩
蜀山这个概念更多是从《蜀山剑侠传》中的仙家聚集地流传下来的 ,现实中有没有?说有也行,仙家府邸,非有缘人不得窥径.
2 拍摄地点主要在浙江横店
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提高区内资源的利用价值 ,促进区内经济发展,增强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生态旅游是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对自然保护区内资源的综合利用。②有利于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积累丰富的管理 、建设经验;自然保护区不仅仅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科研和教育基地、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观光考察 。③有利于实现社区共管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旅游倡导的社区参与精神,通过社区群众的参与和从中受益 ,为保护区的保护争取到了最广泛和最坚实的内部支持。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不利影响:①生态旅游加大了保护区管理难度。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为保护区创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伴随生态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一些游人的不文明活动及行为 、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开发的盲目性等都会对其资源造成干扰和破坏,对保护区的正常管理带来影响 ,加大管理难度。如何提供健康、安全 、舒适的旅游产品成为自然保护区亟待解决而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②旅游对野生动植物构成潜在威胁。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由于游客素质良莠不齐及管理力量的限制,对野生动植物栖息生存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如攀爬树枝、践踏植被、采花摘果 、捡鸟蛋、野外用火、惊扰轰赶动物等现象时有发生。另外 ,游客的进入,也增加了某些人畜共有的疾病传播机率 。
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
自然保护区目前己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社会条件。一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得到逐步加强,二是自然保护区建设已逐步走向法制化 、规范化的轨道 ,三是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因此 ,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在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提出如下对策和措施:
(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区旅游自然资源过程中 ,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充分考证它对其它资源、其它要素及整个旅游环境的影响,兼顾国内和国际公平原则 ,对当代人负起同样的道德义务,为他们能够享受旅游乐趣留下充分余地。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并在利用时尽可能加以保护,以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合理布局 ,科学规划,重点开发 。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国土面积,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 ,东西超过60个经度,具有复杂的多样性气候类型,拥用十分丰富的物种资源 ,构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但是,我国建立的近2 000个自然保护区中,空间地域分布差异很大 ,区位特征、保护对象以及资源品位都有所不同。
(3)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应该纳入法制化轨道。虽然《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对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做出了相应规定 ,但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 、条件、程序、步骤以及限制措施等方面还不够详尽,仍然需要加以完善。
(4) 建立科学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能否做到集自然、保护 、科教、创收于一体,实现生态、社会 、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关键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 。因此 ,完善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极为重要的。生态旅游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的 ,同时体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概念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既能给人们提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 ”的真切感受,又能保障生态的完整和环境的质量,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
本文已完
大港区区域经济以重化工业为主体 ,区内密集着大港油田 、天津石化公司、天津联化公司、中石化四公司 、大港发电厂等一批大型、特大型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稳定在430万吨和4亿立方米;石油年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20万吨聚酯工程已试生产;14万吨乙烯工程2013年产量达17万吨,创全国同类装置最好水平,2009年经改造 ,年产量可达20万吨并一次试车成功。大港发电厂是华北电网调峰、调频主力电厂,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发电量80万千瓦时 。中石化四公司是以建设安装石化装置为主体的大型建筑企业 ,转战南北,素有铁军称号。大港区除上述大型企业以外,还有近1500家中小企业,形成了金属制品 、机械加工、汽车配件、化工、建材 、橡塑等骨干行业。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城市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 ,自2010年的近三年来,绝大多数企业改制已完成,企业发展的活力明显增强 ,上半年全区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1.28亿元,同比增长33%,新扩技改项目达到72个 ,其中工业项目64个,投入7580万元 。
同时大力建设工业园区,鼓励镇、村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 ,采取村 、企合作或镇、村合作等方式开发,将土地资本作为农民股权,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实现农民效益的最大化。现已规划建设工业园区23个,总面积29.8平方公里,现已动工建设12个,开发面积2.71平方公里 ,极大的促进了该区乡镇企业的发展。
大港区近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大力实施退粮种枣战略,加大畜牧养殖投入力度 ,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今年上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2亿元,完成农业增加值7020万元 ,同比增长38%,固定资产投入2280万元。为加快畜牧基地建设步伐,我区又出台了新的鼓励畜牧业发展政策 ,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街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投资力度,畜牧小区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 ,现已建成30个畜牧小区,冬枣基地进一步得到完善,2009年新栽和补栽1.5万亩冬枣,使全区冬枣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计划建设大、中 、小型保鲜库48座 ,库存容量达到2000吨以上,现已落实10座 。随着冬枣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储藏业的日益成熟 ,冬枣产业体系的趋于完善,这一新兴产业必将带来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经过20年的建设,大港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1998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亿元 ,较“八五”末增长20%;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2.01亿元,较“八五”末增长62%,三次产业比重达到5:57:38;区级财政收入实现2.2亿元 ,较“八五”末翻了一番,提前二年达到“九五 ”规划目标 。 城郊型农业发展较快。大港区现有耕地197691亩,其中粮田面积193555亩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1998年粮食总产量4.86万吨,夏粮产量1.75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主要副食品产量稳步增长,“菜篮子”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全年蔬菜产量50000吨;肉类总产3919吨,禽蛋产量4540吨;果品产量4000吨;水产品产量8657吨 ,其中淡水鱼产量6929吨,占80%,发展速度较快。淡水鱼种主要有草鱼 、鲤鱼、鲫鱼等 ,其中出产的草鱼在京、津地区较有名气 。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1998年全区乡镇企业达4245家,实现增加值8.5亿元,较“八五”末增长68% ,占农村经济总量比重达88%,较“八五 ”末提高3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内部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第三产业比重达39% ,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
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截止1998年底,全区已有11个村 、镇建设了公寓式、别墅式住宅,总建筑面积41万平米 ,入住农户3434户,占农村总户数的10%。毗邻城区的中塘镇先后于1997年、1998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分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大港区是全国正在建设中的四大石化基地之一,地区工业主要以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 。工业生产已形成以驻区企业为龙头 ,乡镇企业、城市集体企业 、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同步发展的格局。1998年区域工业总产值实现2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原值360亿元,分别较“八五”末增长20%和73%。
驻区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稳步发展 。大港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挖潜增效,1998年开采石油430万吨 ,天然气3.5亿立方米。天津石油化工公司是全国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2014年已形成年加工原油600万吨,年产各类化学纤维6.8万吨的能力 ,总投资近百亿元的聚脂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设计能力为14万吨/年的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自1996年投产以来,生产正常 ,效益良好 。大港发电厂是华北电网调峰、调频主力电网,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发电量80万千瓦时 ,目前正在建设三期工程。
区属工业已形成以城市集体企业 、乡镇企业为主体,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工业实力显著增强。1998年区属工业总产值达52亿元,比“八五”末期增长43% 。作为区属工业主要组成部分的乡镇工业企业 ,已发展到642家,其中部、市级企业集团4家;固定资产原值8.5亿元,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6亿元。金属制品业 、化学原料及化工产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轧延加工业、橡胶制品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构成大港区乡镇工业的六大支柱行业。乡镇企业生产的“红三角 ”牌电焊条、“鹏翎”牌胶管等产品在全国享有盛名 ,其中“鹏翎牌”胶管占有全国同类产品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 。城市集体工业企业332家,主要为驻区大企业生产配套产品,1998实现增加值4.0783亿元。建筑业发展较快 , 1998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3亿元,较“八五 ”末增长42%。中国石油化工第四建设公司及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第一建筑公司是驻区大型建筑单位,是大港区建筑业的龙头企业 ,能承建大型石油化工项目或民用项目。区属建筑公司已发展到4家,1998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0.15亿元 。 商贸餐饮业。全区已形成以国合商业为主体,以个体私营网点为辅的商业服务网络。1998年全区有年营业额近1亿元的大型商场2个;超级市场4个 ,各类商业网点5000多个,各类市场40个 。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3.17亿元。餐饮服务机构遍部全区,新建成的上古林海鲜一条街,以其鲜美的海味 ,上乘的服务名誉京 、津地区。
金融保险业 。全区已形成以五大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种合作制银行为辅的金融服务网络,储蓄网点遍部城乡。1998年金融系统存、贷款余额分别达75.39亿元和73.32亿元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全国主要保险公司在港均设有分支机构,并已形成各具特色,平等竞争的保险体系 。
信息咨询业。全区拥有注册会计师事务所2家、律师事务所4家 ,各类信息中介公司、咨询公司遍布城区,大港信息中心已完成规划,局部网络已开通 ,全区信息咨询网络已初步形成体系。此外,房地产业 、交通运输仓储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业等行业也均取得较快发展 。
对外贸易和横向经济联合
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截止1998年底累计批准三资企业153家,协议投资总额27761万美元 ,协议利用外资13003万美元。外商投资者主要来自东南亚及欧美地区。产业门类主要有精细化工、轻纺 、电子、机械、建材 、医药、食品等 。外贸出口交货值实现13亿元,较“八五”末增长3倍。出口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中东及欧美等地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全区外向型经济发展龙头的大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7月5日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建立的,享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同等的优惠政策 。该区位于大港城区东北部,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 ,配套设施齐全。截止1998年底入区企业累计达75家,其中外资企业33家;内资企业42家,累计协议利用外资6755万美元 ,利用内资24000万元。开发项目涉及轻纺 、电子、汽车装配、房地产等行业 。韩国大宇集团 、德国可耐福公司等一批国外知名跨国公司已落户该区。1998年入区企业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0.6亿元,增加值0.91亿元,分别较上年有大幅增长。2013年开发区已建起了一支精干、快捷、高效的领导班子 ,使入区企业在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能享受高效、优质的服务 。
横向经济联合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截止于1998年底大港区与全国20多个地区有密切的经济往来,正式缔结友好区县14个。联合兴建企业75家 ,引进内资4.3亿元,引进项目涉及建材 、印染、化工、土地开发 、编织等多个行业 。
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保护措施)
1: 合肥大蜀山距市中心约10公里,面积8500亩 ,海拔284米,是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大蜀山系大潜山余脉,山势东南高,西北低 ,呈椭圆形,由火山喷发而成。古火山应有的火山锥、火山瀑、火山岩 、火山颈等火山遗迹至今保存完整。
据《尔雅-释山》讲“蜀”是“独 ”的意思,因大蜀山无岗阜连属 ,只是孤单单的一
座山,所以叫蜀山 。又据《庐州府志》记载:“有蜀僧于此结庐,偶思乡水以锡卓地 ,
泉汩汩而出,尝之有瞿塘峡味,因名为蜀井”。所以又有人说蜀山是以此而名的。
相对来说,前一种说法更可靠.但是这很难考证了
后一种说法多半是一种民间传说,不能就说没这个可能,但是这无形中似乎增添了大蜀山的神奇色彩
蜀山这个概念更多是从《蜀山剑侠传》中的仙家聚集地流传下来的 ,现实中有没有?说有也行,仙家府邸,非有缘人不得窥径.
2 拍摄地点主要在浙江横店
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提高区内资源的利用价值 ,促进区内经济发展,增强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生态旅游是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对自然保护区内资源的综合利用 。②有利于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积累丰富的管理、建设经验;自然保护区不仅仅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科研和教育基地 、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观光考察。③有利于实现社区共管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旅游倡导的社区参与精神,通过社区群众的参与和从中受益,为保护区的保护争取到了最广泛和最坚实的内部支持。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不利影响:①生态旅游加大了保护区管理难度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为保护区创造了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伴随生态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一些游人的不文明活动及行为、外来文化的冲击 、以及开发的盲目性等都会对其资源造成干扰和破坏,对保护区的正常管理带来影响,加大管理难度。如何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旅游产品成为自然保护区亟待解决而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②旅游对野生动植物构成潜在威胁 。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 ,由于游客素质良莠不齐及管理力量的限制,对野生动植物栖息生存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如攀爬树枝、践踏植被 、采花摘果、捡鸟蛋、野外用火 、惊扰轰赶动物等现象时有发生。另外 ,游客的进入,也增加了某些人畜共有的疾病传播机率。
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
自然保护区目前己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社会条件 。一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得到逐步加强,二是自然保护区建设已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是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因此,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特点 ,结合在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提出如下对策和措施:
(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区旅游自然资源过程中,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充分考证它对其它资源、其它要素及整个旅游环境的影响,兼顾国内和国际公平原则,对当代人负起同样的道德义务 ,为他们能够享受旅游乐趣留下充分余地。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并在利用时尽可能加以保护,以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2) 合理布局 ,科学规划,重点开发。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国土面积,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 ,东西超过60个经度,具有复杂的多样性气候类型,拥用十分丰富的物种资源,构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但是 ,我国建立的近2 000个自然保护区中,空间地域分布差异很大,区位特征 、保护对象以及资源品位都有所不同 。
(3) 完善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应该纳入法制化轨道。虽然《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对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做出了相应规定,但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条件、程序 、步骤以及限制措施等方面还不够详尽 ,仍然需要加以完善 。
(4) 建立科学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能否做到集自然、保护、科教 、创收于一体,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关键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 ,完善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极为重要的 。生态旅游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的 ,同时体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概念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既能给人们提供“回归自然 、返朴归真”的真切感受,又能保障生态的完整和环境的质量,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呈现大港区的经济概况的核心内容解析,若这些分析对您的工作或学习有所助益 ,建议您将本站加入书签以便后续查阅 。本文来自作者[割征]投稿,不代表乐悠悠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edecn.cn/news/1234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悠悠的签约作者“割征”
本文概览:关于大港区的经济概况的讨论正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我们精心筛选了最新资讯,希望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大港区区域经济以重化工业为主体,区内密集着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天津联化...
文章不错《大港区的经济概况》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