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你知道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吗?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你知道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邮驿是古老的通信组织形式 ,是现代邮政的前身之一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就是个比喻罢了,与使用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递行业无法比了。但在古时候,这是一个统筹管理做得十分细致有效的系统。
众所周知,我国疆域辽阔 ,在远古时代,传递信息通过“击鼓传声 ”和“烽燧烟火”的古老方式 。而真正具体的详实信息还是要靠人来传递。《驿使图》绘于公元3世纪前后,真实地表现了1700多年前的邮驿情形 ,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邮驿的国家之一。
邮递历史已有3000多年,从唐朝到清朝,几乎全国各地都设有驿站。史载 ,西周时就在交通要道上设馆驿,向过往官员和差役提供食宿;秦统一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驿站网络 ,颁行的《行书律》是我国最早的邮驿法;汉武帝时,在河西走廊设敦煌 、张掖、酒泉、武威四郡,据玉门关和阳关 ,此后邮驿文化发展迅速 。
驿使,为古代传递文书的人,也即信使。最早关于邮驿记载,是殷墟甲骨文中有“来鼓”二字 ,和诗经中有“简书”的记载。迅速 、准确、安全是邮驿通信的要求,所以传递军情和紧急公文时,需要快马加鞭日“千 ”里 ,每到一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 。
一般来说驿站间隔20里,就像现在的铁路网一样,纵横交错 ,南北交汇的要冲成为枢纽,在此换人换马打尖。河南的驻马店,就曾是著名驿站 ,因南来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驻驿歇马而得名。
邮驿的重要性也从其地位上可见一斑 。比如,汉代邮驿系统由州、郡 、县三级管理。郡太守府里最受重视的一个官吏便是“督邮”,不仅主管邮政 ,还兼管人事监察,是个实权要职。到了清代,官驿1600余处,驿卒7万余名 ,驿马4万多匹,干脆直接归兵部主管,完全军事化管理 。
如果公文上盖着“马上飞递”印签 ,驿卒就必须以每天300里的速度传递。遇有紧急情况,速度可达到每天400里、600里。在唐代文学作品《大唐六典》中,对此就有精彩描述:“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 ,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跳将下马 。 ”虽然不是千里马 ,但到了驿站直接换人换马,用接力的办法,也可以一日行数百里。
汉墓出土的《驿使图》反映了我国古代邮驿使较早的形象资料。人物的穿戴靴帽看得出其不同于现代邮差的官家地位 ,高头大马飞奔的节奏和人物无口保密的形象,准备地刻画了通信的基本准则。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形象地描绘出了驿使风驰电掣般驰送文书的情景。
在电视剧和文学作品中 ,经常看到这样一幕:
一边黄尘滚滚,马蹄声声急促,一匹骏马从天边飞驰而至快如闪电 。
但见人影一晃 ,一名骑士已经跳将下马。
这时候,路边的驿站早有一名驿卒牵出来另一匹骏马,交予那名骑士。
随即便见烟尘滚滚 ,马蹄声再次响起,转眼间骑者已然离去,消失在视线里!
可见速度之快 ,已达极致 。
这一幕,描述的就是古代的“八百里加急”。
常言道,时间就是生命 ,战机转眼即逝。现代如此,古代又何尝不是?
众所周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是一国之君 ,对全国实行一元化领导 。
国家发生了什么事情,皇帝必须及时知道。
比如哪里发生了自然灾害,皇帝要及时安排救灾 ,向灾区运送物资,赈济灾民,维护灾区稳定。
比如哪里发生了叛乱 ,边境发生了战争,皇帝得知后要及时进行战争动员,作出战略部署 ,制定作战计划,向相关地区调兵遣将,运送战略物资 。
这样的消息 ,皇上得到越早越好。
不然的话,当皇帝得到消息的时候,如果是灾害,就会造成灾民四处逃亡 ,影响全国稳定;如果是军情,那就会让局面变得无法收拾,乱成一锅粥 ,铸成大错。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病逝。
朱瞻圻得到皇帝死讯,想方设法通知父亲在山东的朱高煦 ,以便让他采取行动,加害太子朱瞻基以夺取政权 。
这时候,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明仁宗想还都南京 ,所以朱瞻基到南京去帮助完成迁都的准备工作。
朱高煦得到消息后,派出亲信前去伏击朱瞻基,可是朱瞻基早已经到了北京 。
这是因为皇帝驾崩后 ,宫中的人可以动用国家驿马资源,采取八百里加急的方法将皇帝驾崩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告知在南京的太子。
而朱高煦没有权力动用这些资源,无法及时得到消息 ,结果不但贻误战机,错过了谋杀太子的机会,最终还暴露了自己的阴谋 ,遭遇灭顶之灾。
众所周知,古代没有网络、电话和电报;也没有飞机 、 汽车 、火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也非常落后 。信息传递速度非常慢。
因此有一首歌里唱道:那时候车马慢 ,一生只能爱一人。
皇帝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驿站,每20里就有一个,驿站内有工作人员(驿卒) ,有接待室,有马厩,备有良马 。
如果是一般性质的公文 ,传递文书的骑手来到驿站后进行短暂休息,马和人都经过能量补充后继续上路。
如果是性质较为重要的文书,骑手稍事休息拉过驿站准备的战马就飞奔上路。
假如是十万火急的文书,骑手来到驿站之后 ,就和战马一起留下了 。
由驿站的骑手接过文书,骑着驿站的骏马继续上路。
这里的“里 ”,指的是速度 ,即每天骑手能跑多远的距离。
其中八百里属于最高级别,情况万分紧急,刻不容缓、
身负此类军情的骑手 ,掌握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退一步讲是掌握着皇帝的命运。肩负重大使命 。
这类文书的传递,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赶到 ,延误的话,是要被问责的。
以唐朝为例,由于唐朝疆域广阔 ,全国有驿站一千三百九十八个,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和骑手一万六千人。
驿站在当时叫作邮驿,分为陆驿 、水驿、水路三种 ,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 、驿船,专门用来传送军情 。
为了及时传递文书 ,唐朝专门制定了法律,对传递文书中出现的渎职行为进行问责,制定了问责的范围和标准。
如果耽误的是普通文书 ,降薪罚俸禄;如果是二级文书,开除职务永不录用;如果耽误的是高等级的文书,耽误一刻 ,则罪加三等,流放、为奴。
若因书信延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则判处绞刑 。
《唐国史补》曾记载一个负责签发公文的员外郎的官 ,当时他负责传达一从河北发配到岭南的囚犯的文书,本应向河北、岭南两处发文,因夜间疏忽,只发了岭南一地 ,河北这个地方的文件给忘记了没有发。事发之后,这个员外郎遭到了免官的处分。
官员处分如此严厉,对骑手(传令兵)的处罚严厉程度可想而知 。
所以骑手(传令兵)都会尽职尽责 、小心翼翼。
由于八百里加急的文书非常重要 ,在传递的过程当中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各个驿站全力以赴,不能有任何的怠慢。
在传递过程中 ,驿站肯定是用最好的战马,身体素质最好的骑手 。
八百里加急文书的传递速度,即使达不到800里 ,也差不到哪儿去。
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曾经这样形容文书传递的速度: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在诗人的笔下 ,驿骑就像流星一样飞快 。
关于古代驿站传递速度,我们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来证明。
当时的唐朝政府,对驿站传输文书的速度,提出过如下要求:普通文书一天要传9个驿站 ,总里程180里;一级紧急即文件上标注“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则要求一天内经过30个驿站,总里程600里。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 ,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 。
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2500里路。
但是 ,在叛乱的第六天,唐玄宗就得知了这一消息。
以此推断,当时军情文书的传递速度平均每天在400里左右 。
如果考虑到天气如大风、大雪等天气因素 ,这个速度真的不慢了。
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出生在四川(籍贯山西),因此她从小就对川东的荔枝情有独钟。
到了长安之后,她依旧对荔枝念念不忘 。
唐玄宗李隆基对她百般宠爱 ,就想满足她的愿望,让杨贵妃在长安也能吃到新鲜的荔枝。
不仅如此,李隆基还让她吃上了岭南的荔枝。
因为那里的荔枝口感更好,苏东坡曾经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 ”的诗句赞美岭南荔枝 。
要知道从长安到南岭的直线距离在1000公里左右,走路的话距离约为1700公里。
同时荔枝保质期很短,在自然状态下“一日而色变 ,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身在长安的贵妃倘若一定要吃岭南荔枝的话 ,即使用将荔枝放在有冰块的低温环境下保存,想吃到新鲜荔枝,运输过程也不能超过5天。
因此我们不难设想 ,荔枝的运输速度每天在600到700里左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骑红尘妃子笑" 。
安德海是慈禧身边非常得宠的太监 ,经常在慈禧面前搬弄是非,挑拨慈禧和慈安太后 、恭亲王的关系,也没少打同治皇帝的小报告。
后来安德海前往江南地区筹办丝绸,一路上十分招摇 ,比军机大臣还风光。
太监私自出宫是重罪,同治皇帝跟恭亲王和慈安联手想除掉他 。
当时,慈禧太后正好生病 ,同治皇帝就给山东巡抚丁宝桢下旨让他杀掉安德海。
为了防止夜长梦多、走漏消息,引起慈禧出面干涉,就动用了罕见的八百里加急。
八月二日安德海被抓 ,丁宝桢请示同治皇帝;八月七日丁宝桢收到皇帝圣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其中只有五天间隔 。
济南距离北京相隔500公里 ,文书四天跑了两个来回,每天平均走了500里。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古代所说的八百里加急 ,实际上达不到800里,但至少可以达到500里左右。
对于现代 社会 而言,这个信息的传递速度不值一提 。但是对于古代 社会 ,那真的是飞速了。
关于“你知道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吗?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停冻]投稿,不代表乐悠悠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edecn.cn/news/96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悠悠的签约作者“停冻”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你知道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你知道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
文章不错《你知道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