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是怎么回事?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是怎么回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1952年教育部按照中共中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 ,发展专门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16>的方针,提出了“及时培养供应各种建设事业(首先是工业)所必需的高、中级干部和技术人才”的任务 ,为此决定增加高等学校95所,其中高等工学院50所,师范学院25所<17>。教育部拟定发布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的调整设置方案 ” ,仿照苏联高校模式,以华北 、华东和东北三区为重点实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这次调整的特点是: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 、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 。
1952年6月 ,京津地区开始了又一轮高校院系调整,华东、西南 、东北等地随即跟进。至1952年底,全国已有四分之三的院校实施了院系调整 ,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当时,教育部规定,以综合性大学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及师资 ,全国各大行政区最少有1所,但最多不超过4所;“少办或不办多科性的工学院,多办专-业性的工学院”;每个大行政区必须开办1至3所师范学院 ,以培养高中师资,各省可办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中师资 ,师范学院设系应严格按照中学教育所需 。<18>
根据这次的调整方案,仅保留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东北人民大学、中山大学 、武汉大学等校为文理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重庆大学 、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校则被定位为多科性高等工业院校。同时新设立以下院校:由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组-合成立北京地质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 、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工学院、西北工学院等校冶金系科及北京工业学院采矿 、钢铁机械、天津大学采矿系金属组合并成立北京-钢铁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农业大学 、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由北京农业大学机械系、北京机耕学校及农业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由原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经济系财经部份与中央财政学院各-系科合并成立中央财经学院;由原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政治、法律系与辅仁大学社会系合并成立北京政法学院;由原津沽大学师范学院 、天津市教师学院合并-成立天津师范学院;由原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 、震旦大学、上海学院、东吴法学院的法律系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 、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的政治系合并成立 华东政法学院 ;由原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等校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由原齐鲁大学药学系 、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合并成立华东药学院;由原交通大学、大-同大学、震旦大学 、东吴大学、江南大学的化工系合并成立华东化工学院;由原交通大学、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水利系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由原南京大学、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成立华东航空工业学院;由原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大学三校体育系科合并成立华东体育学院;由齐鲁大-学经济系与山东会计专科学校合并成立 山东财经学院 ;由江南大学农艺系与南通学院农科等校合并成立苏北农学院;由武汉大学、湖南大学 、广西大学的矿冶系合并成立中-南矿冶学院;由原重庆大学、贵州大学、川北大学的土木系合并成立重庆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由原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川北大学的化工系等系科合并组成四川化工工业学-院;由东北人民大学财政信贷、会计统计两系与东北财政专门学校 、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东北计划统计学院合并成立 东北财经学院 ;由原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东北工学院地-质系与山东大学地矿系合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由东北农学院森林系与黑龙江省农业专科学校森林科合并成立东北林学院;由原复旦大学农学院移设沈阳农学院,并将东北-水利专修科并入;由河北农学院 、平原农学院两校畜牧兽医系合并成立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
经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工科、农林、师范 、医药院校的数量从此前的108所大幅度增加到149所 ,而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由调整前的51所减为21所<19>;与1949年以前工科、农林、师范、医药院校的在校生历史最高年份人数相比,1952年这4个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 ,几乎翻了一番,但政法类在校生却从37,682人下降到3,830人<20> 。
此次院系调整除了合并重组高校系科,还根据计划经济和工业建设的需要设置新专业 ,“新的专业的面则常比西方大学生主修的专业窄”<21>;同时把民国时期大学内部的“校─→院─→系─→组 ”结构改变为苏联模式的“校─→系─→教研室(组)”。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撤销了辅仁大学 、金陵大学、齐鲁大学、圣约翰大学 、之江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 、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等校的校名 ,其系科并入当地其他院校(如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各系并入南京大学相关系科)。
关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是怎么回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聋泛怪]投稿,不代表乐悠悠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edecn.cn/news/687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悠悠的签约作者“聋泛怪”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是怎么回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是怎么回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文章不错《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是怎么回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