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纳”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纳1
一、算术
1 、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 、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简便乘法:被乘数 、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 ,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二、方程 、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三、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 = a3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四、分数
分数: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 ,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 ,分母大的反而小 。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 ,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
分数乘分数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的加 、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 ,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
倒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 ,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 ,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纳2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 ,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 、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小数的分类:小数 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 。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 、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 、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 ,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 ,非0自然数可分为1 、质数、合数三类 。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约数。
合数:一个数 ,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 、5、7、11、13 、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 、8、9、10 、12、14、15 、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 、4、6、8的数 ,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纳3一、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 ,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 ,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 ,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 ,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 (an- 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二 、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 ,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 m2....... +mn种不同的方法 。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
基本特征: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
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 ,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 ,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 ×mn种不同的方法 。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
基本特征: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
直线:一点在直线或空间沿一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直线特点:没有端点,没有长度 。
线段: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叫端点。
线段特点:有两个端点 ,有长度 。
射线: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
射线特点: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
①数线段规律:总数=1+2+3+…+(点数一1);
②数角规律=1+2+3+…+(射线数一1);
③数长方形规律:个数=长的线段数×宽的线段数:
④数长方形规律:个数=1×1+2×2+3×3+…+行数×列数。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三、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也叫做素数。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
质因数:如果某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 ,那么这个质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任何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
分解质因数的标准表示形式:N= ,其中a1、a2 、a3……an都是合数N的质因数 ,且a1……。
求约数个数的公式:P=(r1+1)×(r2+1)×(r3+1)×……×(rn+1)
互质数: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
四、约数与倍数
约数和倍数: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 ,b就叫做a的约数。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的性质:
1、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
2 、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约数
3、几个数的公约数 ,都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
4、几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m,所得的积的最大公约数等于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乘以m。
例如:12的约数有1 、2、3、4 、6、12;
18的约数有:1、2、3 、6、9、18;
那么12和18的公约数有:1 、2、3、6;
那么12和18最大的公约数是:6,记作(12 ,18)=6;
求最大公约数基本方法:
1 、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
2、短除法:先找公有的约数,然后相乘 。
3、辗转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数和余数相除 ,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 ,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 、24、36、48……;
18的倍数有:18 、36、54、72……;
那么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 、108……;
那么12和18最小的公倍数是36,记作[12,18]=36;
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1、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
求最小公倍数基本方法:1 、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20172017小升初数学复习重点大全 :约数与倍数
五、数的整除
一 、基本概念和符号:
1、整除:如果一个整数a ,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 ,记作b|a。
2、常用符号:整除符号“|”,不能整除符号“ ”;因为符号“∵ ”,所以的符号“∴”;
二 、整除判断方法:
1. 能被2、5整除:末位上的数字能被2、5整除 。
2. 能被4 、25整除:末两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4、25整除。
3. 能被8、125整除:末三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8、125整除。
4. 能被3 、9整除: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9整除 。
5. 能被7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数之差能被7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2倍后能被7整除。
6. 能被11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1整除。
②奇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数的数字和的差能被11整除 。
③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后能被11整除。
7. 能被13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3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9倍后能被13整除
三、整除的性质:
1. 如果a 、b能被c整除 ,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
2.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乘以c也能被b整除。
3. 如果a能被b整除 ,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4.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20172017小升初数学复习重点大全 :数的整除
六、余数问题
余数的性质:
①余数小于除数 。
②若a 、b除以c的余数相同 ,则c|a-b或c|b-a。
③a与b的和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加上b除以c的余数的和除以c的余数。
④a与b的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与b除以c的余数的积除以c的余数
余数、同余与周期
一、同余的定义:
①若两个整数a 、b除以m的余数相同,则称a、b对于模m同余 。
②已知三个整数a、b 、m,如果m|a-b ,就称a、b对于模m同余,记作a≡b(mod m),读作a同余于b模m
二、同余的性质:
①自身性:a≡a(mod m);
②对称性:若a≡b(mod m),则b≡a(mod m);
③传递性:若a≡b(mod m) ,b≡c(mod m),则a≡ c(mod m);
④和差性:若a≡b(mod m),c≡d(mod m) ,则a+c≡b+d(mod m),a-c≡b-d(mod m);
⑤相乘性:若a≡ b(mod m),c≡d(mod m) ,则a×c≡ b×d(mod m);
⑥乘方性:若a≡b(mod m),则an≡bn(mod m);
⑦同倍性:若a≡ b(mod m),整数c ,则a×c≡ b×c(mod m×c);
三、关于乘方的预备知识:
①若A=a×b,则MA=Ma×b=(Ma)b
②若B=c+d则MB=Mc+d=Mc×Md
四 、被3、9、11除后的余数特征:
①一个自然数M,n表示M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 ,则M≡n(mod 9)或(mod 3);
②一个自然数M,X表示M的各个奇数位上数字的和,Y表示M的各个偶数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Y-X或M≡11-(X-Y)(mod 11);
五 、费尔马小定理:如果p是质数(素数) ,a是自然数,且a不能被p整除,则ap-1(mod p)。
数学是小升初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 ,所以我们在小升初总复习的时候,都会把数学作为一个重点。因为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数学是拉分比较大的一个科目 。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好的复习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小升初数学常见知识点,仅供参考。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纳4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 ,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小升初数学考试有很多的知识是必考的 ,而这其中的知识又有最容易犯错的知识点,我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升初数学考试易错知识点
12.大数的读法:读几个0的问题
相关例题10,0070,0008读几个0?错误答案其他正确答案2个
例题评析
大数的读法是四年级学的一个知识点,尤其是读几个零的问题 ,容易犯错 。
13.近似值问题
相关例题一个数的近似数是1万,这个数最大是_________错误答案9999正确答案14999
例题评析
四舍五入得出的近似值,不仅可能是“五入”得来的 ,还有可能是“四舍 ”得来的。
14. 数大小排序问题:注意题目要求的大小顺序
相关例题把3.14,?,22/7按照从大往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错误答案3.14<?<22/7正确答案22/7>?>3.14
例题评析
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来 ,别瞎胡闹。并且一定要写原数排序 。
15.比例尺问题:注意面积的比例尺
相关例题在比例尺为1:2000的沙盘上,实际面积为800000平方米的生态公园为_____平方米错误答案400正确答案0.2
例题评析
很多同学直接用800000?2000,得出了错误答案。切记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是长度的比例尺,即图上1长度单位是实际中的2000长度单位。但是本题牵扯到面积 ,需要转化为面积的比例尺。需要把长度的比例尺平方,即图上1面积单位是实际中的4000000面积单位 。
16.正反比例问题:未搞清正比例、反比例的含义
相关例题判断对错: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错误答案?正确答案?
例题评析
若两个量乘积是定值,则成反比;若两个量的商是定值,则成正比。严格定义 ,原改为“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才是正确的。
17.比的问题:注意前后项的顺序
相关例题
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它的1/3后,则原正方形与新正方形面积的比为_________ 。
错误答案16:9正确答案9:16
例题评析
谁是比的前项 ,谁是比的后项,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
18.比的问题:比与比值的区别
相关例题
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它的1/3后,则原正方形与新正方形面积的比值为_______。
错误答案9:16正确答案9/16例题评析比值是一个结果 ,是一个数。
19.单位问题:不要漏写单位
相关例题
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________ 。
错误答案16正确答案16平方厘米
例题评析
面积问题,结果算对了 ,但没有写该写的单位,犹如沙漠中的旅行者,渴死在近在咫尺的河边。可惜!可悲!可笑!可叹!
20.单位问题:注意单位的一致
相关例题
某种面粉袋上标有(25kg加减50g)的标记 ,这种面粉最重是___kg。
错误答案75正确答案25.05
例题评析
很多同学没有看到kg与g的单位不一致,直接给出了75的错误答案 。
21.闰年,平年问题:不清楚闰年的概念
相关例题
1900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错误答案闰年正确答案平年
例题评析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 ,四百年再闰。如果一个年份是4的倍数,则为闰年;否则是平年。但是如果是整百的年份(如1900年,2000年) ,则必须为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否则为平年 。
22.解方程问题: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括号要变号!移项要变号!
相关例题
6?2(2X?3)=4
错误答案其他正确答案x=2
例题评析
去括号 ,若括号前面是减号,要变号!移项(某个数在等号的两边左右移动)要变号,切记!
23.计算问题:牢记运算顺序
相关例题20?7?1/7错误答案20正确答案20/49
例题评析
530考试 ,计算题“去技巧化”趋势明显。重在对基本的分数四则运算、运算顺序以及提取公因数等计算基本功的考察。
24.平均速度问题
相关例题小明上山速度为1米/秒,下山速度为3米/秒,则小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____错误答案(1+3)?2=2(米/秒)正确答案设上山全程为3米 ,则平均速度为:(3?2)?(3?1+3?3)=1.5(米/秒)
例题评析平均速度的定义为:总路程?总时间
25.题目有多种情况
相关例题等腰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是50度,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错误答案80度正确答案50度或80度
例题评析
很多类型的题目,结果往往不止一个。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思考的缜密性,平时做题时多总结 ,尽量把所有情况都想全 。不要做出一个答案后,就以为大功告成。
26.注意表述的完整性
相关例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1:2,这是一个_______三角形。错误答案等腰三角形正确答案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题评析
这种题目 ,只有平时训练时多思考,多总结,考试时才能保证不犯错误 。
小升初数学必考知识点
必背定义 、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 公式:L=?d=2?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 公式:S=?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dh=2?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 ,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 ,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 ,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 、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 ,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
关于“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纳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拌恋厅]投稿,不代表乐悠悠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edecn.cn/news/444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悠悠的签约作者“拌恋厅”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小升初数学...
文章不错《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纳》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