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方琼的北宋抗金英雄方琼传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方琼的北宋抗金英雄方琼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北宋抗金英雄方琼传(作者:姜咏胜)
一门三尚书
方琼(1068~1127年) ,原名端五,号益庵,荆湖北路通城县梓木里人(今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塘湖镇黄袍山下荻田石港一带) 。出生于仕宦之家 ,进士及第,谏议大夫 、工部郎中,兵部待郎 ,官至兵部尚书。其祖父方迪(999-1091)字白允,号懋德,进士,历任翰林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八番都元帅 、英武大将军、礼部尚书 ,左阁丞相。方琳(1034-1121),字仕东,方琼父亲 ,宋进士及第,历任知县、知府 、资政殿大学士、官至户部尚书,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致仕 。
名师指教 少年成才
方琼家庭出身很好 ,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习文学武均从名师。方琼诗赋方面得到了苏轼、黄庭坚(父方琳同龄好友)等名家的点拨。方琼天资聪颖,但少年时的方琼好动 、顽皮 ,祖父方白允挚爱孙子,不仅将自己多年前编的“兵学研究”交给孙子,还常带方琼访一些武学名家 ,时常到御拳馆观摩 。方琼叔父方玠也是好武之人,对方琼习武也有指点。但父亲内心非常反对儿子习武,因宋朝重文轻武,乃对琼甚严 ,家教鞭恒悬于堂。琼于哲宗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中得举人(主考经义、诗赋、律义等),时年,方琼十九岁 。
哲宗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二十三岁龄登进士。主考经义、诗赋。与方琼同榜的进士还有马涓 、朱谔、张坚庭、宗泽 、黄叔敖(分宁人 ,今修水)等人。方琼和宗泽,疾书长篇痛斥国防、农业、官僚等弊病,宗泽被列进士榜倒数第一名 ,方琼名列二甲,均授官职 。在京城时,宗泽 、方琼、周同等为好友。授宗泽京东路馆陶县尉 ,授方琼兴元府(今陕西省)、河中府(今山西省)辖下县事择一任职,方琼并没上任,其祖父方白允去世(享年92岁) ,琼随父方琳在荆湖北路通城县梓木里节制守孝。
1095年到1099年间,方琼遍访天下名山名士,到访鄂州 、洪州、潭州、岳州 、均州、扬州、苏州、杭州 、相州等地名山名湖,拜访天下各地文武名士 ,如黄庭坚、李清照(女)、周邦彦 、李之仪、周同、宗泽等 。
出任兵部尚书
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方琼到河北西路相州府 、京西北路陈州府等地任职,后升给事中、中书舍人、工部郎中等职。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8年)任兵部待郎 ,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方琼任兵部尚书。宋朝的兵部其实并没有多少实权,主要是起草一些各地兵营文书 、粮草往来、中下等兵种嘉奖、训练新军等 ,曾短暂出任兵部尚书的苏轼曾言此职无权:“武选隶于天官,兵政总于枢辅,故司马之职 ,独省于文书 。”也就是 说,实际兵权归于枢密院。
方琼主政兵部,虽有报国之志 ,奈处处受制于当时的制度和机构设置:“京师之内,有亲卫诸兵,而四城之外,诸营列峙相望 ,此京师内外相制之兵此。府畿之营,云屯十万之众,其将副视三路者 ,以虞京城与天下之兵,此府畿内外相制此 。非特此,凡天下之兵足皆内外相制也。 ” 亲卫兵直属于皇帝指挥 ,也是北宋时期最大的兵团,兵营则是驻派各路各边关的重兵,仅次于亲卫兵团 ,各府也设兵营,形成三者相制。
方琼在兵部任职,多次提出强化军队训练 、各兵团应建立快而猛的骑兵营、远而准的弓箭营、增强边境防备、重用青年军官等一系列强军方案 。在战北辽 、降宋江、平方腊、提拨青年军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方琼在兵部尚书仅一年多的的时间里 ,在重疾缠身的北宋后期,还算是保证了兵部的“清醒”运作。
访好友周同 赠书岳飞
方琼在任兵部待郎职时,再访武术名师河北西路相州府周同。周同,字光祖(1040年—1119年)陕西华州潼关人 ,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同”,少年习武,称三国姜维的传人 ,文武兼修,后拜少林派武师谭正芳为师,武功十分了得 。曾在京师御拳馆任教头 ,力主抗辽金,因年老后辞官,在相州府刘光世军营做了幕宾。
方琼曾在京师御拳馆就曾多次拜访过周老 ,又与宗泽等同为好友,此次前来,是来向刘光世和周老请教新军训练 、粮食供给、边境布防等事宜。
周同知自己时日无多 ,向忘年好友方琼推荐了他的义子岳飞,方琼对年仅十六岁的岳飞甚是喜爱,本有意荐军营任职,只是岳飞年纪尚小 ,只好待日后武术学成,参军报国 。方琼赠岳飞《武经七书》等兵书数本和祖父方白允的行军布阵手稿。方琼归京后数月,周同逝世。
方腊平定 嘉奖韩世忠
北宋末年,外有北辽犯难 ,内有全国各地数十处发生民变,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睦州方腊作乱 。这一年可能是方琼一生中工作最为忙碌的时期,各地战报如雪片飞进兵部 ,一方面整理各地情报,一方面对各地战况提供战术解述参考,然后呈报枢密院 ,同时还要根据各地战况提供战备调运,如粮草,如弓箭、马匹等等。
方腊连续攻下清溪 、睦州、歙县、桐庐 、富阳、杭州等地。
而这时候 ,梁山晃盖、宋江等集聚百余人立寨作乱,方腊为大恶,宋江为小恶,方琼等力谏先威逼利诱招降宋江等小恶 ,聚力灭大恶方腊 。兵部拟方案报枢密院,汇谭稹 、王禀、辛兴忠、杨惟忠等六路兵马,分多面进击。又由海州知府张叔夜招降纳叛宋江众 ,并为朝廷所用。
宋江部协助王禀部平定方腊驻守杭州城的方七佛精锐部队,生擒方七佛 。宋江部在此役损失惨重,向王禀辞行归隐 ,从此再无宋江信息,倒是武松在攻杭州城断一臂后在西湖之畔出家当了和尚。
方腊终被小校生擒于床第,此小校乃韩世忠 ,辛兴忠瞒而不报,将战功占归已有。后来方琼安排兵部官员调查,对擒拿方腊有功的韩世忠、方庚等年青小将嘉奖 ,韩世忠着升承节郎,方庚授承信郎。嘉奖 、升职之余,又请御拳馆及兵部官员对年青小将们提供数日的培训学习 。小将韩世忠后来成为南宋一代抗金名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等齐名 ,世称中兴四将。方庚在南宋抗金也屡立战功,曾破金兀术军营,擒兀术一爱妾。
丁忧守制 远离政治
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 ,平定了方腊起义后,朝廷中一些有见识的官员们辩论和研究方腊起义事件,方琼等人深刻分析原因 ,谏撤销“花石纲 ”和主持“花石纲”的机构应奉局,将有限资源转投增强国防军队建设上 。宰相王甫反对。
对于外患辽金,北宋和金已签盟约 ,夹攻辽。方琼书万言上陈徽宗,告诉徽宗这盟约最多能保我朝二 、三年的和平,要高度警惕金 ,金狼子野心或更甚于辽 。只有加强我国新军训练、提拨年青有才干的将领、加强边防防备,我强他弱才可能真正获得和平。并对童贯的行军打仗能力提出了质疑,谏请重用张孝纯 、王禀、种师道、张思正等将领,并附带表扬了韩世忠等年青小将。对蔡京父子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谏重用李纲 、宗泽、张叔夜等人 。徽宗是书法、诗词的天才,却对治国是个白痴,方琼敢于反对徽宗最为倚重的宦官童贯(太监) ,无异于自断前途。徽宗竟然将此书转交童贯,童贯对方琼痛恨之极,童贯和蔡京请徽宗将方琼贬职于京外 ,徽宗听从,将方琼贬于偏远的利州路巴州。
徽宗宣和三年秋(公元1121年),贬职文书初下 ,将要上任,方琼老家传来噩耗,父亡故 ,母病危 。方琼父亲方琳逝世(享年87岁),按宋制,当守孝三年,方琼辞官 ,远离朝政。父亲晚年信奉佛教,琼遵父遗愿,将父方琳葬于龙泉里清真寺后。方琼在老家荆湖北路通城县梓木里(今通城县黄袍)开始了3年多的丁忧守制。
创办书院 开设武学
徽宗宣和四年春(公元1122年) ,从忙碌的朝廷政务突然闲置下来,方琼情绪低落 。母亲钟氏见方琼终日郁郁寡欢,就提议方琼种田园 、办学堂。方琼应命。
方琼在梓木里新庄村(今石港村)附近办起了一个书院 ,对穷人孩子一律免收学费 。并在学堂侧另僻一间,陈放方家三代所有购得的书籍,免费供附近和周边三县的学子借阅。
方琼在书院后开垦了二三亩地 ,教学之余且弄田园,可以让孩子们吃到新鲜的蔬菜。读书、教学、种地、写诗 、练剑,方琼的生活充实了很多 。“解组辞朝归故乡 ,荣迁甲第落新庄。龙蟠宝盖千年盛,虎踞磨刀万代昌。左排龙印藏金鲤,右列鸡笼罩凤凰 。祖德宏深应不朽,儿孙世代绍书香。”这是方琼在故里通城黄袍期间作的一首《新庄自吟》 ,其中新庄、龙印、金鲤 、鸡笼、凤凰皆为通城黄袍当地地名,由于朗朗上口,被当地人广为流传。其他大部分诗作失传 。
同年四月 ,辽军在芦沟桥大败宋军二十万,死伤殆尽。信息传到通城,如此惨痛的战况 ,让方琼痛心疾首。在岳州府曾任武师,现已年迈的叔父方玠跟方琼讲,我国正处于外敌频扰之际 ,光教育孩子们读书识字还不够,应该让孩子们文武兼修,习兵法练武术。而且 ,光招收年幼的小孩子还不够,还要让成年男子在农闲之时也来学习文字武术 。方琼对叔父的提议很是赞同,但叔父毕竟年事已高,何人来教呢?方琼想到了同乡徐福(曾是武举人 ,被贬回乡),即安排叔父方玠任武术总指导,由徐福任武术总教头 ,由曾习练过武术的二子方晞等人任教官。至于文字学习方面,方琼招募了当地的金炯秀才为教书的老师。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方琼扩办学堂 ,在崇阳县、蒲圻县 、分宁县(今修水、武宁)、岳州府 、平江县等地又开设十多处分学堂,以通城学堂规模最大 。李隐、李富、罗棋 、罗田、张灿、金大禄、金二禄 、吴基、刘蒙、杨玄德 、夏真等一批秀才和武术教官前往学堂助教。
宣和七年春(公元1125年),师生已达六千之众 ,其中习武的青壮男子也有二千之多。
金兵来犯 提师勤王
宣和七年十月(公元1125年),金兵向宋朝发出总攻,分两路南下 ,东路元帅完颜斡里布攻燕京,目标开封 。西路元帅完颜粘没喝攻太原,目标洛阳。方琼奉旨戡乱,授镇夷将军 ,领荆湖北路、荆湖南路的岳州府、鄂州府 、潭州府等地仓促召集的一万多兵马援太原。在太原府南的太谷遇金兵二百余人抢劫民财、奸*民女,方琼率众将士杀金兵百余人,生擒十五人 ,其余数十人四散逃窜,方琼乘胜追击,再歼敌八十众 。方琼一路上又歼灭三支上百人的小队伍 ,共计六百多人,这些小队伍都是为攻太原的部队筹措粮食的。方琼接太原张孝纯部下来报,他和王禀等将军当死守太原 ,又有童贯率兵前来接应(童没呆几天就跑了),敌方因久攻不下,粮草不济 ,已退。方琼大呼痛快 。方家军徐福将擒得的金兵四十余人,一个个绑于营前,准备开斩,方琼步前手起剑落 ,砍掉其中三四个小头目的脑袋,其余的金兵个个吓得面如菜色。徐福问方琼是不是都斩了,方琼挥挥手说:“放了吧。 ”四十多位金兵连跪带爬、屁滚尿流而去。
方琼正准备请旨驻守太原等边防 ,却不想又接报金帝国东路军进攻燕京,防务的郭药师劫持知府蔡靖叛变,燕京失守 。东路金军长驱南下 ,京城告急,皇帝诏书全国各路勤王,以解京城之困。于是方琼即提师从山西往京城赶。
前线告急文书和金帝国宣布赵佶叛盟毁约的罪状 ,连接涌入宋都开封,宋朝廷此时乱作一团,徽宗更是吓得昏厥 。李纲等人血书谏徽宗退位 ,太子赵恒即位,称钦宗。
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方琼率领部队到达京城附近,却遇三千余金兵拦截 ,方琼一马当先,儿子方晞紧随父亲,一路奋勇杀敌。力战三天 ,双方各有死伤 。第四日凌晨丑时,由方琼领三千众从南路突袭,徐福领三千众从西路 ,方晞亦领三千众绕往东路,分三路杀入敌营。金营顿时大乱,金营虽乱却也很勇猛 ,激战一个多时辰,部队终于杀开一条血路,进入开封境内。此战杀敌一千五百多人 ,方琼部死伤千余,以少胜多,可谓惨胜 。
方琼 、种师道、宗泽、李纲等人谏钦宗,既西路已退 ,天下勤王师正陆续集结开封,待勤王师齐聚,可全力进攻东路完颜粘没喝部队 ,一举歼之。岂知钦宗,竟然接受金方和约,赔款 、割地、押人质等。并下令全国任何人胆敢攻打、拦截金兵 ,当叛逆论罪 。
金兵撤退,主战的李纲、种师道 、方琼等悉被罢被贬,方琼愤而辞官 ,方家军徐福、李隐、金大禄 、金二禄、方晞、吴基 、刘蒙、杨玄德等跟随方琼退回荆湖北路通城县。
力战救驾 壮烈牺牲
钦宗靖康元年夏(公元1126年),金兵又至,仍分两路南下。金军此次一路稳扎稳打 ,用两个多月时间,将华北三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除了极少数的城池或在固守、或没有攻打外,全部占领。
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西路太原失守 ,张纯孝 、王禀等陆续战死 。东路金军直逼开封。朝廷还在为主战与主和争吵。钦宗又诏天下二十三路勤王,命知大名府赵野总北道,知河南府王襄总西道 ,知邓州府张叔夜总南道,知应天府胡直孺总东道 。又在邓州府置都总管府,总辖四种兵马。金兵却是一路南下杀来。钦宗惶急万分 ,乃下哀痛诏,征兵四方 。
方琼在老家也接到县令转交来的钦宗哀诏,望天下名士速速募兵前来御寇 ,解京城之困。方琼迅速召集知通城县事、知崇阳县事、武校总教头徐福 、副总教头李隐、叔父方玠等人商议。附近三县乡亲成年男子纷纷报名参军,凡家中有两名以上壮年男子只招一人,凡是家里只有一名壮年男子的 ,不接受报名,凡是家中略有富裕的捐钱捐物皆接收小半,大半退回,凡是家贫困的 ,皆谢绝 。训练新军,打造武器等,所有工作都迅速展开。上次是直接领兵 ,这次却是招募乡勇,武器、粮食都得自筹自备,最难办的是马匹 ,江南一带养马甚少,不能建一支骑兵,其行军速度、作战能力也将相差甚远。还好开创学堂里有武校 ,招募兵勇不是空白开始 。
没过多久。复又接李纲亲笔信(李纲 、种师道又复重用),开封被困,请速来救助。可见情况十分危急。方琼带着从鄂州、岳州二州六县招募来的八千余乡勇 ,向京城开封进发 。
到达京西北路许州城外时,又相遇一帮抢掠的金兵,金兵训练有素,大部分乡勇哪里见过这种真刀真枪的场面。部分乡勇四散而去 ,只有曾经在武校习练过武术兵阵的两千多壮士跟着徐福、李隐 、方晞包围金兵一千多人,金军死伤四百多人,其余七百多人突围而逃。四散的乡勇见方琼打了胜仗 ,又陆续归队,清点人数还有六千多人 。一路行进,多次遇见金军 ,乡勇再没有以前那么害怕了,连战告捷。共斩金军千余。
行军到达开封时,忭都已然陷落 ,二帝被掳 。方琼领军追逐。方琼本和二帝身边的张叔夜将军约好深夜三更时里应外合,救出二帝的。是夜三更,方琼带领徐福、子方晞杀入金军营 ,不想对方早有防备,子方晞见父被围攻,冲杀过来救父,解了方琼之困 ,方晞战死 。方琼、徐福 、李隐等人突围而出,此战损失惨重。损兵二千。亲子战死,十分悲痛 。
方琼带领余兵四千撤退数十里 ,休整军队。荆湖北路、荆湖南路、江南西路 、两浙路等勤王师陆续赶到。方琼本意联络多路勤王师汇合,一同拦截金军去路,救出二帝 ,但各路勤王师见二帝已掳,胜算不大都放弃了追击,有的投了康王 ,有的投了自称齐帝的刘豫,有的回乡解散,有的干脆带领招募的军勇回山林立山寨当了大王。此时和方琼有同样忠贞救帝意愿的宗泽部 ,一路攻打到河北大名,因未见其他勤王师,自料孤军难胜而退回 。只有荆湖北路辰州府、荆湖南路鼎州府招募的兵勇有三万多人,其早闻方琼大名 ,愿意跟方琼一同作战,相约分两路在河间夹击,一路攻击金军主力 ,一路接应断后,救出二帝、嫔妃 、将臣等,在康王处汇合。
是日 ,方琼伏于金军回途的路边西侧,金军浩浩荡荡而来,但约好的勤王师迟迟未到 ,徐福劝方将军放弃,方琼只好等待援军一起。眼见俘虏二帝、嫔妃和众臣将的车辕、队伍就要经过,方琼再也忍不住了 ,立刻下令李隐带一路冲杀断其尾,使队伍尾身不能相连,徐福带一路从队伍的脖颈处冲杀,使大部队的身首不能相连 ,冲杀过去不得恋战,不管成功失败,都不得回头 ,冲杀过去后,都去找宗泽,宗泽是其好友 ,此人重情重义,一定会好生待大家的 。说完,自己则一马当先杀入金营 ,徐福、李隐匆忙带军分两路杀去。方琼杀入金军队伍,近到二帝的车辕,催二帝迅速换马 ,抄小路南下,但书法 、诗词天才徽宗刚伸出头,一箭飞来,射中了方琼的手臂 ,血流不止,徽宗吓得赶紧缩回。方琼再催二帝换马,从小路突围 ,徽宗问方琼,我若是就此回去,我的爱妃们怎么办?方琼说二帝先归朝 ,嫔妃、臣将等我再领军来救,金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方琼三催二帝 ,已经来不及了,身中数十箭,两眼泪花 ,死不瞑目,时年五十八岁 。徐福领军折返来援,也被射杀于马下。此时衡州勤王师赶到,见势擂鼓呼喊助威 ,金军见有授军,也不再追赶李隐部,李隐、吴基等带领残部千余人撤退 ,投奔了宗泽。
方琼战死,二帝落泪,随臣落泪 ,嫔妃哀泣,金军无不动容,下令厚葬方琼 、徐福等 ,杀马、洒酒祭之 。
高宗下诏 修建忠祠
建炎元年,康王被拥为宋朝皇帝,史称南宋高宗。高宗下旨 ,将方琼归葬于通城县城东四十华里的龙印桥象形山,石刻多块,一石刻兵部尚书四字,一石刻镇夷将军四字 ,一石刻方琼生平,一石刻一门三尚书忠臣简介。1977年田园化时象形山墓被土淹,迁葬方家村汤管山 ,公元2004年重修古墓,占地15亩,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宰相李纲上书 ,“靖康之祸,有仗义死节者,请加赐恤”。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 ,高宗皇帝下诏修建忠臣庙,赐“元老名家”牌匾于方琼子孙,文官见字落轿 ,武官见字下马。忠庙建于通城县黄袍山鸡呤岭(雷吼村),斯地山峦起伏,胜景颇多,庙前有路往来崇阳通城二县 ,故忠臣庙建于此。由知通城县事尹仲志主持修建 。
清代康熙四十四年,通城县令辛禹昆主持在原址重修忠庙。
清雍正年间,知县周琪奉宪建忠孝祠 ,将琼祀入县忠孝祠,立方琼殉难碑、方琼雕像于通城县城东门,定祠生一员 ,世主祀事。
忠庙于文革时期损毁,1994年重修,修复忠臣庙其面积为两百多平方米 ,分上下两幢,八室二厅,正堂位列迪 、琳、琼三公石雕塑 。今又于公元2013年由方琼后代方小桃女士为首捐资在原址重修 ,名方琼纪念馆,近处福隆寺并入,馆寺合二为一,面积约七百多平米。馆前有尚书池 ,馆后有将军岩,侧有香客房。
在北宋时期,黄袍山狮菇尖(又名八仙峰)的山顶曾有一塔 ,名会仙塔,南宋时为纪念方琼改名琼英塔,峰峦依然傲立 ,塔却不知所踪,山顶现仅有一处百余平米的平地 。在白水岩瀑布顶端右侧的怪山峰上有一名石:试剑石,相传为方琼听闻金兵来犯时怒劈所成 ,现在怪石峰还可找到裂痕笔直的数石。
后世不忘 琼公一代忠魂
建炎二年,知通城县事尹仲志(赐进士第,文林郎)为方琼忠庙撰写碑文。碑文内容如下:“自乾坤定位 ,伦常为主,五伦之中,君臣之大,父子为亲 ,为臣忠死,为子死孝,理固然也 ,如我朝金寇横逆,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凡为臣子者,莫不当奋勇争先,愿系逆贼之首 ,食内寝皮而甘心也,惟琼公居其间,忠贞自官守 ,力战剿贼,不意全国失利,皇上北辕,公遂捐身赴难 ,迄今想见其精忠之忱,动摇山岳,刚之大所 ,凌逼云霄,岂偷生苟禄之流所可论乎?赐之庙祀,恤食万世 。我朝报公之德不为不厚 ,然亘古纲常,君臣大义,公之扶持 ,亦不为不矣,是为志。”建炎二年八月初,已被罢免丞相而贬居鄂州的李纲由江西分宁经苦竹岭过通城 ,曾亲临梓木里(通城黄袍),祭拜方琼坟墓,以怀念这位为国尽忠的将军。赠刻“忠义英雄 ”四字的石碑立于墓侧,又到正在施工的忠庙参访 ,受方琼长子方暄之请,代书庙门联“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 。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 ,“岳飞征杨么,过通邑,憩崇仙里”。民族英雄岳飞奉旨率兵到洞庭湖剿农民起义军杨幺。驻扎通城期间 ,曾专程到黄袍山方琼忠庙祭拜。“我师琼公,曾持兵部 。主勤武兴农,未纳。感朝议混乱 ,意灰。师母病危,辞官尽孝 。归隐山乡,怡于剑笔。金兵来犯 ,年迈而出,提师勤王,奉帝亲征,以胜而归。夷人再犯 ,二帝已掳,力战救驾,捐躯国难 。名垂史册 ,一代忠魂。 ”
清熙四十四年通城知县辛禹昆再写劝捐建祠文:“宋忠臣方公讳琼,竭忠尽节,庙祀鸡鸣岭下 ,志载昭然可考也。奈沧桑叠变,片瓦无存,其裔孙辈奉像轮祀于家久矣!今奉抚督二宪钦奉 。圣谕 ,加意古忠孝节烈檄,修庙宇无祠者或入主于他祠,而生员方国翰暨族长方纯夏等 ,吁请建祠。其报本追远诚,洵属可嘉。本县秉彝好德之心,何能忍置然?鸠工庀非旦夕可就,遂论附主于乡贤祠 ,盖暂也而非常也,兹捐征俸外命国翰等传与通族同心,踊跃庙貌聿亲 。方公在天之灵 ,必怡然而飨其祀,祖灵欢悦后嗣必昌,从此林林总总 ,衣冠科第自有兴者,皆方族孝思之所致也。若借公营私或为之不力,力而不成 ,不特死无以见祖宗,生无以对乡党。本县以尔等不孝论断,不尔宽国翰纯夏等其勉之者哉!”
2013年夏 ,咸宁诗人艾国林游黄袍山,题《方琼故里黄袍山》诗一首,诗文:“鄂南胜景几多娇?隽水通城着意描。陡峭青峰垂白练,传奇老道晒黄袍 。一门进士孙连祖 ,三代尚书略与韬.。最是方琼匡宋室,谁人不识一萧曹。”
历史上方姓没有出过皇帝,但方姓出过皇后 ,有孝烈方皇后,出过农民起义领袖,有方清、方腊 ,出过内阁首辅,有方从哲,出过民族英雄 ,有方琼 。
1 、孝烈方皇后
孝烈皇后方氏,明世宗嘉靖帝第三位皇后,江宁(今南京)人。嘉靖十三年 ,张皇后被废,方氏被立为皇后,沈氏封为宸妃,阎氏为丽妃。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宫女杨金英等人因为炼丹药一事刺杀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全依赖方皇后才没有受害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孝烈方皇后去世。
2、方清
方清(?-766) 唐中期江南农民起义军首领。歙州(治今安徽省歙县)人 。一说苏州(今属安徽)人。762年,在歙州率饥民起义。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 。
次年 ,与江西义军陈庄部联合,屯兵于秋浦(今安徽省贵池县境内)鸟石山,连克县邑城镇。765年(代宗李豫永泰元年)攻克歙州 ,杀刺使庞濬。
唐派袁傪、孙全绪合围义军。766年(代宗大历元年)在石埭城(今安徽省石台县,位贵池县南)英勇牺牲 。
3 、方腊
方腊(约1076年-1121年),又名方十三、方世腊 ,睦州青溪(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安徽歙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 ,雇工出身(一说家有漆园)。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 ”(明、暗)、“三际”(过去 、现在、未来)之说,睦州帮源发动起义。因花石纲酷害百姓,得到了百姓支持 。自号“圣公” ,年号“永乐 ”,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
宣和三年(1121)夏 ,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密,受伤被俘 ,同年秋被杀。
4、方从哲
方从哲(?-1628年),字中涵,湖州德清(今浙江省湖州市)人 。明朝末年大臣 ,官至内阁首辅。
万历十一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 ,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国子祭酒,累迁吏部左侍郎 。万历末年,出任内阁首辅。崇祯元年(1628年)卒,赠太傅 ,谥号文端。
5 、方琼
方琼(1068-1126)原名端五,号益庵;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是抗金名将岳飞的老师,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 。
清代 ,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他是崇阳、通城、通山 、修水、平江、岳阳等地的方姓人最杰的祖辈代表。
在北宋时期,其名望并不逊色于民族英雄岳飞。在其参战抗金时 ,已年近六旬,二帝北辕,京都危急 ,方琼率军奋勇御金,力战救驾,终壮烈牺牲 。
百度百科——皇帝
百度百科——孝烈方皇后
百度百科——方清
百度百科——方琼
百度百科——方从哲
百度百科——方腊
关于“方琼的北宋抗金英雄方琼传”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恳米]投稿,不代表乐悠悠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edecn.cn/news/135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悠悠的签约作者“恳米”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方琼的北宋抗金英雄方琼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方琼的北宋抗金英雄方琼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北...
文章不错《方琼的北宋抗金英雄方琼传》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