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西临川的历史名人的讨论正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 ,我们精心筛选了最新资讯,希望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
1 、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义仍 ,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 ,中国明代戏曲家 、文学家。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 ,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 ,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 ,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家居期间 ,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 ”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 ,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 。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 ,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 、《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 、德、俄等很多国家 ,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
2、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 ,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 ,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 、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 ,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 ,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 ,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 ,获谥“文 ”,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 ,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 ,他用“五行说 ”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
在文学上 ,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 ,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 ” ,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 ,世称“王荆公体”;
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 ,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
3 、谢逸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 ,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 。
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
4 、谢薖
谢薖(kē)(1074~1116),字幼盘,自号竹友居士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东馆镇)人。北宋著名诗人 ,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
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 ,并称“临川二谢” 。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5 、揭重熙
揭重熙(?-1651年12月15日),字祝万、又字万年,号蒿庵 ,江西临川湖南乡揭家坊人。南明著名大臣,明末诗人 。
揭重熙自幼聪明好学。崇祯九年(1636年)乡试及次年会试均以五经中试,时称异才。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 。初任福宁(今福建霞浦)知州 ,有“一清如水爱如春 ”之誉。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 ,李自成败走 。满清铁骑挥戈南下,迅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揭重熙决心以身许国,与福宁州副总兵洪日升起兵勤王。当年八月,他和洪日升率兵到达南都 ,辅助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抗清,任吏部考功主事。三个月后,因父丧回抚州守孝 。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 ,清兵攻陷南京;六月,进占江西,正在抚州为父守孝的揭重熙 ,与艾南英、傅鼎铨、曾亨应等招募乡人,组织抗清队伍。
不久,抚州亦被占领 ,揭重熙往福建投奔隆武帝朱聿键。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揭重熙任右佥都御史,取代刘广允巡抚河东 。八月 ,隆武帝朱聿键在汀州被俘,揭重熙率部进入深山。
永历元年(1647年),揭重熙得知南昌总兵金声桓 、副总兵王得仁及邵武守将郭天才等欲举兵反清。他克服重重困难,多方联络 ,共图复明大业,促成金声桓等举兵 。
永历五年(1651年),向邵武进军 ,在崇安百丈石被清军包围,揭重熙奋勇杀敌,颈部中箭 ,毙敌数十,力竭被俘。永历五年(1651年)十一月初三日(12月15日),揭重熙在建宁南街市口遇害。
百度百科——汤显祖
百度百科——王安石
百度百科——谢逸
百度百科——谢薖
百度百科——揭重熙
历史之于人们既是真实存在的过去,又充满着神秘和未知 。史学家们执着于记录真实的过去,而影视编剧们一方面在享受着史学家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大胆探索着(改变着)历史的未知(面貌)。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宋朝重大历史事件 ,希望能够帮到你!
宋朝重大历史事件篇一:隆兴和议
隆兴和议是继绍兴和议之后南宋与金朝订立的第二个屈辱和约,因和议至次年即乾道元年(1165年)正式生效,故又称?乾道之盟?。隆兴和议之后宋金两国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 ,金国海陵王完颜亮为了实现他?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美梦,兵分四路南侵,不料在采石矶遇到了虞允文的抵抗 ,同时完颜雍在辽阳称帝,是为金世宗,使金兵发生了哗变 ,完颜亮被杀,南下之金军也无功而返。初登位的金世宗完颜雍无力对外用兵,故派出使臣首先提出和议。
南宋在采石战胜后 ,宋高宗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孝宗即位后,改元隆兴 ,起用老将张浚为枢密使,主持?隆兴北伐?,却遭到符离之战的失败 。投降派汤思退向金朝示意 ,要金出兵两淮,迫宋议和。隆兴二年(1164年),金世宗派大军突破宋的两淮防线,再次逼近长江。同年冬 ,宋廷经过多次争论,决定派魏杞赴金,重新订立和约 ,是为?隆兴和议? 。
对于南宋来说,隆兴和议与绍兴和议一样,都是一种屈辱的不平等和议。隆兴和议签订之后 ,直到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宋金两国近四十年都没有发生战事。宋朝在宋孝宗治理之下,太平安乐 ,一改宋高宗朝贪污腐败的局面,史称乾淳之治;金朝也在金世宗用人唯贤、与民休息下达到盛世,金世宗因此被后人称为?小尧舜? 。这一时期中华文明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发展。
隆兴和议的内容:
(1)南宋对金不再称臣 ,改称叔、侄关系;
(2)维持绍兴和议规定的疆界;
(3)宋每年给金的「岁贡」改称「岁币」,岁币为每年银绢各二十万两匹,比绍兴和议时每年少五万两匹。
(4)宋割商州(今陕西商县) 、秦州(今甘肃天水)等地予金;
(5)金不再追回由金逃入宋的人员 。
宋朝重大历史事件篇二:陈桥兵变陈桥兵变又称黄袍加身,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 ,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建立了赵宋王朝 。
公元960年2月3日(正月初三日) ,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当时,大军刚离开不久 ,东京城内起了一阵谣传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这个谣言不知是何人所传 ,但多数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团。赵匡胤此时虽不在朝中 ,但东京城内所发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 。周世宗在位时,他正是用此计使驸马张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而由他接任。赵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夺走,所以他们的疑心很重。这次故计重施 ,是为了造成朝廷的慌乱,并使他的军队除了绝对听命于他外别无他路 。
赵匡胤统军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开始了。这天晚上 ,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 ,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 ,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 ,呼喊万岁,遂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却显示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 ,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 ,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 ,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 ,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 ,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
宋朝重大历史事件篇三:庆历新政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年)期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结果在1044年(庆历四年)订立和约 。史称庆历和议。和议规定:元昊取消帝号 ,接受宋朝册封;宋方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 ,称?岁赐?;开放双方边境贸易等。庆历和议订立后,西北边境平静了20多年。
早在宋太宗、真宗时期,已有一些人就提出了变法的主张 。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 ,范仲淹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两年后,范仲淹在应天府掌教书院时 ,又有《上相府书》,提出同样的建议,但未被采纳。庆历年间 ,宋仁宗迫于形势,责成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改革的意见 。庆历三年九月,范仲淹向仁宗上了一封《答手诏条陈十事》的奏疏,指出当时的情况是内忧外困 ,不能不加以改革,并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包括整顿吏治 、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加强武备等四个方面内容 ,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 、选拔?贤能?为整顿吏治的手段。
他认为有了?贤能?的官吏,就能够搞好政治 ,使百姓?各获安宁,不召祸乱?,缓和社会矛盾。同年 ,仁宗颁布了几道诏令,推行了范仲淹等人的主张,即所谓?庆历新政? 。但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 ,一开始便引起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仅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人就相继被迫离职,变法随之流产。
北宋两次改革在中央集权统治一体化中起了一定的调节和完善的作用。例如范仲淹的提倡设置?祠堂? 、? 义庄? 、?族产? 、?族规? 、? 乡约? , 发挥了宗法血缘的统治功能 。范仲淹和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体制和思想意识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外, 在经济方面也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整顿, 如庆历新政中的?均公田? 、?厚农桑? , ?减摇役? 。
以上这势都是书宋两次改革对专制丰只中来集权一体化的调节和加强的措施。从社会的改进, 历史的发展来说, 范仲淹和王安石所有的措施都没有成功; 但从加强宋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体化来衡量, 如通过官僚机构的调整, 财政经济的治理, ?重农桑? 、?均公田? 、? 减摇役? 、? 青苗法? 、? 免役法? 、?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 市易法? 等等, 限制了兼并, 扩大了财政税源, 这就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体化的统治,一定程度的延长了北宋封建王朝的寿命 。
庆历新政主要只限于在政治机制上作些表面的微小的改革, 不敢太多地接触到社会经济的根本问题。
?
本文已完
1 、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 ,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 ,江西临川人,中国明代戏曲家 、文学家。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 ,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34岁中进士 ,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 ,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 ,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 ,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 。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 ,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 、《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 ,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 、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
2、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 、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 ,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 ,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 ,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 ,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 ,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 ” ,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 ,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 ,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 ,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 ,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
3 、谢逸
谢逸(1068-1113),字无逸 ,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 。
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
4 、谢薖
谢薖(kē)(1074~1116) ,字幼盘,自号竹友居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东馆镇)人。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 。
谢逸从弟 ,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
5、揭重熙
揭重熙(?-1651年12月15日),字祝万 、又字万年 ,号蒿庵,江西临川湖南乡揭家坊人。南明著名大臣,明末诗人 。
揭重熙自幼聪明好学。崇祯九年(1636年)乡试及次年会试均以五经中试 ,时称异才。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 。初任福宁(今福建霞浦)知州,有“一清如水爱如春”之誉。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 ,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败走 。满清铁骑挥戈南下,迅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揭重熙决心以身许国 ,与福宁州副总兵洪日升起兵勤王。当年八月,他和洪日升率兵到达南都,辅助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抗清 ,任吏部考功主事 。三个月后,因父丧回抚州守孝。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陷南京;六月,进占江西 ,正在抚州为父守孝的揭重熙,与艾南英、傅鼎铨、曾亨应等招募乡人,组织抗清队伍。
不久 ,抚州亦被占领,揭重熙往福建投奔隆武帝朱聿键 。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揭重熙任右佥都御史 ,取代刘广允巡抚河东。八月,隆武帝朱聿键在汀州被俘,揭重熙率部进入深山。
永历元年(1647年) ,揭重熙得知南昌总兵金声桓 、副总兵王得仁及邵武守将郭天才等欲举兵反清。他克服重重困难,多方联络,共图复明大业 ,促成金声桓等举兵 。
永历五年(1651年),向邵武进军,在崇安百丈石被清军包围,揭重熙奋勇杀敌 ,颈部中箭,毙敌数十,力竭被俘。永历五年(1651年)十一月初三日(12月15日) ,揭重熙在建宁南街市口遇害。
百度百科——汤显祖
百度百科——王安石
百度百科——谢逸
百度百科——谢薖
百度百科——揭重熙
历史之于人们既是真实存在的过去,又充满着神秘和未知 。史学家们执着于记录真实的过去,而影视编剧们一方面在享受着史学家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大胆探索着(改变着)历史的未知(面貌)。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宋朝重大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到你!
宋朝重大历史事件篇一:隆兴和议
隆兴和议是继绍兴和议之后南宋与金朝订立的第二个屈辱和约,因和议至次年即乾道元年(1165年)正式生效 ,故又称?乾道之盟?。隆兴和议之后宋金两国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为了实现他?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美梦 ,兵分四路南侵,不料在采石矶遇到了虞允文的抵抗,同时完颜雍在辽阳称帝 ,是为金世宗,使金兵发生了哗变,完颜亮被杀,南下之金军也无功而返。初登位的金世宗完颜雍无力对外用兵 ,故派出使臣首先提出和议。
南宋在采石战胜后,宋高宗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 。孝宗即位后 ,改元隆兴,起用老将张浚为枢密使,主持?隆兴北伐? ,却遭到符离之战的失败。投降派汤思退向金朝示意,要金出兵两淮,迫宋议和。隆兴二年(1164年) ,金世宗派大军突破宋的两淮防线,再次逼近长江 。同年冬,宋廷经过多次争论 ,决定派魏杞赴金,重新订立和约,是为?隆兴和议?。
对于南宋来说,隆兴和议与绍兴和议一样 ,都是一种屈辱的不平等和议。隆兴和议签订之后,直到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宋金两国近四十年都没有发生战事。宋朝在宋孝宗治理之下 ,太平安乐,一改宋高宗朝贪污腐败的局面,史称乾淳之治;金朝也在金世宗用人唯贤、与民休息下达到盛世 ,金世宗因此被后人称为?小尧舜? 。这一时期中华文明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发展。
隆兴和议的内容:
(1)南宋对金不再称臣,改称叔、侄关系;
(2)维持绍兴和议规定的疆界;
(3)宋每年给金的「岁贡」改称「岁币」,岁币为每年银绢各二十万两匹 ,比绍兴和议时每年少五万两匹。
(4)宋割商州(今陕西商县) 、秦州(今甘肃天水)等地予金;
(5)金不再追回由金逃入宋的人员 。
宋朝重大历史事件篇二:陈桥兵变陈桥兵变又称黄袍加身,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 ,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建立了赵宋王朝 。
公元960年2月3日(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当时 ,大军刚离开不久,东京城内起了一阵谣传说,?出军之日 ,当立点检为天子。?这个谣言不知是何人所传,但多数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 ,已慌作一团 。赵匡胤此时虽不在朝中,但东京城内所发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周世宗在位时,他正是用此计使驸马张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而由他接任。赵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 ,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夺走,所以他们的疑心很重 。这次故计重施,是为了造成朝廷的慌乱 ,并使他的军队除了绝对听命于他外别无他路。
赵匡胤统军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开始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 ,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 ,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 ,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遂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却显示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 ,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 ,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 ,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 ,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 ,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
宋朝重大历史事件篇三:庆历新政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年)期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双方损失都很大,结果在1044年(庆历四年)订立和约 。史称庆历和议。和议规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宋方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 ,绢15.3万匹,茶3万斤,称?岁赐?;开放双方边境贸易等。庆历和议订立后,西北边境平静了20多年 。
早在宋太宗、真宗时期 ,已有一些人就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范仲淹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两年后 ,范仲淹在应天府掌教书院时,又有《上相府书》,提出同样的建议 ,但未被采纳 。庆历年间,宋仁宗迫于形势,责成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改革的意见。庆历三年九月 ,范仲淹向仁宗上了一封《答手诏条陈十事》的奏疏,指出当时的情况是内忧外困,不能不加以改革 ,并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包括整顿吏治 、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加强武备等四个方面内容,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 、选拔?贤能?为整顿吏治的手段。
他认为有了?贤能?的官吏 ,就能够搞好政治,使百姓?各获安宁,不召祸乱? ,缓和社会矛盾。同年,仁宗颁布了几道诏令,推行了范仲淹等人的主张 ,即所谓?庆历新政? 。但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一开始便引起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仅仅一年左右 ,范仲淹等人就相继被迫离职,变法随之流产。
北宋两次改革在中央集权统治一体化中起了一定的调节和完善的作用。例如范仲淹的提倡设置?祠堂? 、? 义庄? 、?族产? 、?族规? 、? 乡约? , 发挥了宗法血缘的统治功能 。范仲淹和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体制和思想意识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外, 在经济方面也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整顿, 如庆历新政中的?均公田? 、?厚农桑? , ?减摇役? 。
以上这势都是书宋两次改革对专制丰只中来集权一体化的调节和加强的措施。从社会的改进, 历史的发展来说, 范仲淹和王安石所有的措施都没有成功; 但从加强宋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体化来衡量, 如通过官僚机构的调整, 财政经济的治理, ?重农桑? 、?均公田? 、? 减摇役? 、? 青苗法? 、? 免役法? 、?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 市易法? 等等, 限制了兼并, 扩大了财政税源, 这就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体化的统治,一定程度的延长了北宋封建王朝的寿命 。
庆历新政主要只限于在政治机制上作些表面的微小的改革, 不敢太多地接触到社会经济的根本问题。
?
呈现江西临川的历史名人的核心内容解析,若这些分析对您的工作或学习有所助益 ,建议您将本站加入书签以便后续查阅。本文来自作者[违水沿]投稿,不代表乐悠悠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edecn.cn/news/1199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悠悠的签约作者“违水沿”
本文概览:关于江西临川的历史名人的讨论正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我们精心筛选了最新资讯,希望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1、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义仍,...
文章不错《江西临川的历史名人》内容很有帮助